广大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既是推动旅游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筑牢人才根基的核心力量,也是影响旅游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旅游赛道”高职组比赛(简称“大赛”)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2个赛区的174支队伍同台竞技,展现了现阶段旅游职业教育的育人成果。
发挥以赛促改强大引擎
本次大赛在赛事维度上进行拓展,充分契合旅游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其中,高职组比赛对接住宿业、娱乐业、商业服务业三个行业大类,面向产品开发设计、旅游与接待服务、销售与市场推广、客户服务与支持四大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数智技术应用与业态融合是本次大赛的突出特点。不少参赛队伍选择将大数据、VR等技术手段运用于旅游作品设计中,获得大赛金奖的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正是其中之一。“我们通过360度沉浸式讲解、动态信息叠加等智能呈现方式,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工业生产流程与相关器械应用,更好地了解工业旅游互动化、智慧化的新趋势。”代表队成员叶静说。
为了让人才培养跟上技术变革的速度,不少职业院校正加快教学设施和技术前沿的同步更新。以大赛举办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校内实训室VR模拟导游、智能酒店实训系统已成标配,建成智慧教室90间、智能化实训室93个,覆盖481个教学任务,更加贴合当前旅游业智慧化、场景化的发展现状。
大赛裁判长、开封大学校长王德如介绍:“实操类竞赛既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专业技能、明确学习方向,也为院校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重点提供鲜活依据。”旅游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类大型赛事活动已发展成为衔接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推动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助推旅游职业教育向更高方向发展。
推进产教融合创新生态
产教融合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旅游行业的强实践性影响着旅游职业教育的实操导向。在此背景下,国内众多旅游高职院校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搭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打通旅游人才培育链路。
《中国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报告(2023—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有40家,涉及32所旅游高职院校。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参赛队伍指导教师周寒琼介绍:“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教室连着岗位、课程对接项目,学生可以提前接触旅游行业的真实场景、真实标准,这对他们毕业后快速融入行业、适应岗位很有帮助。”
本次大赛总决赛“旅游赛道”高职组获得金奖的参赛作品“‘乡’约荻港 共‘fu’双遗”就源于产教融合下的实践项目。“学校与湖州市的荻港村有长期合作,主要涉及桑基鱼塘农遗、乡村景区建设等方面。我们通过亲身参与,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从中积累乡村文旅运营的经验。”代表队成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史奇说。
今年6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开元旅业集团再度携手共建“浙菜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整合“产学研用创”资源,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技能学习的新平台。此前,学校还牵头成立了现代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100余家单位共建淳安现代旅游省级重点产业学院,达成了人才培养、实训共享等10余项合作。
打造长效人才培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适应当下的技能者,更要培育能走长远的从业者。依托现有职教体系搭建贯通升学至就业的长效框架势在必行,各地高职院校也正从不同维度探索可持续路径。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产业需求为核心,聚焦文旅融合与数字化转型,实时跟踪相关岗位需求变化,建立“需求—评估—调整”机制,做好专业的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自2024年以来,学院新增六个文旅融合前沿专业,停招一个同质化专业,重组六大专业群,全面覆盖旅游产业核心领域,产业匹配度持续提升。
“当乡村旅游运营成为新热点,学校联动村域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学习整村运营;智慧旅游方面,通过‘村宿大脑’项目实现数智技术的落地应用。这种快速响应能力,让人才培育始终走在需求前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参赛队伍指导教师徐慧慧说。
同时,部分高职院校以实现就业和能力培养为导向,挖掘本地资源,实现精准化人才需求对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队伍指导教师李浪介绍,学校依托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这一品牌展会活动,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展会期间的工业旅游接待服务,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多项复合能力。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杜兰晓认为,从长远来看,帮助学生形成能够立足行业前沿的核心能力至关重要。“现在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现有岗位需求,更能为其储备应对未来职业变化的潜力,从根本上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杜兰晓说。
原文链接:https://share.ccmapp.cn/shareDetail?1=1&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68b698bd9cb5c3108dee80f7&site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