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生的清澈童声回荡在大学课堂,当大学生的理性思辨碰撞童言稚语,思政教育正在跨越学段壁垒,焕发全新活力。9月13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千岛湖镇第六小学的同学走进大学校园,与大学生同堂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这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一次突破,更是浙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跨学段教学创新的生动实践。
本节课以“专题串联、师生互动、知行合一”为特色,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教师联袂执教。晁钟丹老师通过《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系统阐释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引导同学们思考“精神”如何铸就奇迹;赵林老师在《中国梦 我的梦》中,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课堂变身为“梦想交流会”,大学生畅谈理想,小学生踊跃发言,氛围热烈;陈颖老师则以寓言和生活实例为引,为大家带来《道德的起源》,引导大小学生共同思考道德的现实意义。
课堂一改传统单向传授模式,充满了双向互动与探索的乐趣。大学生担任“临时辅导员”,为小学生答疑解惑;小学生充满想象力的提问,也为大学生带来全新思考。
“和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课太酷了!我明白了中国梦就是由我们每个人的梦想组成的,我要好好学习,为它努力!”一名小学生在课后这样说。
据了解,该活动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六个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第三届集体备课会的一个环节。活动期间,浙江省大中小一体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肖香龙教授作题为《“真理的味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她围绕浙江省“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从理论逻辑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系统阐释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浙江智慧。全国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师黄珍以《教学能力比赛驱动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思考》为题,结合参赛经历,分享了中高职思政课教学互动与融合的实践心得。
参会人员还赴杭州建德市千鹤村和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地调研与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实意义的理解。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颖表示:“让小学生走进大学课堂,不是简单地把课堂‘变大’,而是要精准设计,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这是一次成功的‘共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实践。未来,我们将继续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持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真正实现育人链条的贯通融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329269401064263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