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统计与大数据分析专业李冬教授团队再次来到衢江区盈川古城景区,结合前期调研和痛点分析,就非遗文化与咖啡文化如何实现文化载体的创新与品牌升级与咖啡店主理人形成了新的共识。
目前,古城内的馒头咖啡以独特的江景和传统手工制作,以一道自然景观与本土气息交融的“馒头+咖啡+江景”独特场景,为古城打造了一张“咖旅融合”新名片,但在非遗文化植入、现象级产品打造、营销渠道开拓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就全国来看,咖啡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首要文化载体,饮品也可以升级为村民、游客的生活方式,而咖啡作为蕴藏着特定符号的产业密码,从彩云之南的咖啡庄园秘境到椰风海韵的滨海咖啡驿站,再到北国边陲的异域咖啡街区,一场席卷全国的“咖啡革命”正在重塑乡村的文旅消费版图。
然而,随着咖啡、茶饮品牌加速涌向景区和乡村,一个咖啡门店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饮品服务,更是乡村文旅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因此,目前馒头咖啡要在激烈的乡村市场中凸显经营特色有待深挖和提炼。首先,在咖啡产品创意(如融入地域特色饮品)的研发制作中,注重将品牌转化为盈川古城的唐风文化符号,增强文旅消费的记忆点。再者,馒头元素也可以融入咖啡品类、咖啡命名、周边文创等,如“福气馒馒”“馒载而归”“馒腹经纶”“功德圆馒”加强馒头和消费者的情感链接和文化表达,也有助于衢州本土文旅融合、消费升级与唐风文化传播。
其次,未来加强文化创意与品牌营销的创新能为“咖啡+文旅”注入更多新能量,比如设置“咖啡文化彩绘墙”,特别是夜间馒头制作场景,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更能吸引年轻“慢生活”消费群体,还会形成新的文旅消费场景,延长游客在古城内的消费链和停留时间,增加过夜游客数量。
最后,积极将咖啡场景转化为兼具社交属性、文化体验与古城地域记忆的复合型场景,设立“我在馒头咖啡很想你”之类的引流打卡点,借助景区流量与社交传播属性,低成本实现品牌曝光与口碑裂变,小红书、抖音等更容易带动年轻客群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馒头咖啡不仅是“高家馒头”非遗技艺展示馆,同时也是短视频创作基地。衢江区今年发布了《衢江区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微短剧产业从前期探索迈入系统化推进新阶段,衢江在“十五五”期间也将持续释放国产微短剧活跃高地和投资沃土的传播效应。
李冬老师近期参与了《浙江省“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征求意见环节,对于未来短剧的引流,她认为应避免新业态的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尤其像盈川古城这样的特定文化空间,可以推出“杨炯出巡”优秀题材的微短剧积极传播和展示衢州文化,打造“一城、多景、N线”的全域古城旅游新格局,将盈川古城与非遗文化、周边乡村等有机串联起来,以“古城+咖啡”“古城+短剧”双轮驱动来满足年轻游客多样化需求。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329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