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旅游赛道”高职组比赛(简称“大赛”)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作为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平台,大赛吸引了全国32个赛区的174支队伍共1300余名师生同台竞技,既检验教学和技能水平,也为院校搭建起经验共享、协同创新的合作桥梁。
近年来,大赛承办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赛促教、以赛育人机制不断完善,已发展成为展示教学成果、促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也进一步推动旅游职业教育持续向“高素质、强技能、重创新”方向迈进,助力培养了大批“懂文化、精技能、善服务”的复合型行业人才。
数智技术应用与业态融合是本次大赛的突出特点。为了让人才培养跟上技术变革的速度,不少职业院校正加快教学设施设备和前沿技术同步更新。以大赛举办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校内实训室VR模拟导游、智能酒店实训系统已成标配,建成智慧教室90间、智能化实训室93个,覆盖481个教学任务,更加贴合当前旅游业智慧化、场景化的发展现状。
产教融合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旅游行业的强实践性更决定了旅游职业教育的实操导向。在此背景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校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搭建实训基地等方式打通旅游人才培育链路。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参赛队伍指导教师周寒琼介绍:“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教室连着岗位、课程对接项目,学生可以提前接触旅游行业的真实场景、真实标准,这对他们毕业后快速融入行业、适应岗位很有帮助。”
大赛获金奖的参赛作品“‘乡’约荻港 共‘fu’双遗”就源于产教融合下的实践项目。“学校与湖州市的荻港村有长期合作,主要涉及桑基鱼塘农遗、乡村景区建设等方面,我们通过亲身参与,能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从中积攒乡村文旅运营的经验。”代表队成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史奇说。
今年6月,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开元旅业集团再度携手共建“浙菜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整合“产学研用创”资源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技能学习的新平台。此前,学校还牵头成立现代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100余家单位共建淳安现代旅游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26项虚仿资源,覆盖481个教学任务,达成了人才培养、实训共享等10余项合作。
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对旅游业相关企业而言,相当于完成了“人才预培养”,学生带着贴合行业实际的操作经验和项目思维入职,能够快速参与到实际业务中,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有利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与业态创新。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当下的技能者,更要培育能走长远的从业者。在此背景下,依托现有职教体系,搭建起贯通升学至就业的长效框架势在必行,浙江也正从不同维度探索可持续路径。
“当乡村旅游运营成为新热点,学校联动村域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学习整村运营;在智慧旅游方面,通过‘村宿大脑’项目实现数智技术的落地应用。这种快速响应能力,让人才培育始终走在需求前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参赛队伍指导教师徐慧慧说。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产业需求为核心,聚焦文旅融合与数字化转型,实时跟踪相关岗位需求变化,建立“需求—评估—调整”机制,做好专业的动态调整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自2024年以来,学院已新增6个文旅融合前沿专业,停招1个同质化专业,重组六大专业群,全面覆盖旅游产业核心领域,产业匹配度持续提升。
广大职业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既是推动旅游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筑牢人才根基的核心力量,也是影响旅游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支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杜兰晓认为,从长远来看,帮助学生形成能够立足行业前沿的核心能力至关重要。“现在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现有岗位需求,更能为其储备应对未来职业变化的潜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杜兰晓说。
原文链接:https://v4.ccmapp.cn/local/html/mobile-resource/index.html#/ybo/culturalDailytxt?categoryID=DZB&id=2025-09-22%3A68cff0cbe2dc682ec9966657&selectedDate=2025-09-22&pagename=%E7%A7%91%E6%95%99&title=%E2%80%8B%E8%AE%A9%E4%BA%BA%E6%89%8D%E5%9F%B9%E8%82%B2%E5%A7%8B%E7%BB%88%E8%B5%B0%E5%9C%A8%E9%9C%80%E6%B1%82%E5%89%8D%E9%9D%A2&hash=0t1dq5bh5pr&sharepage=1&siteId=2